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念
分布式光伏发电指采用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并为附近的用电用电设施直接供电或上传到附近的公共电网的发电系统。它宣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最重要的是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对于偏远地区的空地地面光伏电站经过升压和长途电力运输而言减少了不少电力的损耗。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在建筑上及建筑周边配套设施上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方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
1. 输出功率相对较小。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装机容量在数千千瓦以内,根据项目的不同,也会有许多装机容量大的项目。
2. 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
3.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不过由于不同项目的地理位置不同,安装光伏组件的的位置和面积不同,所使用的光伏发电技术的不同,本地用电量的不同的因素,有的分布式发电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有的分布式发电项目则仍需使用公共电网电力,光伏发电系统则主要作为一种减少使用公共电网电量的补充。
4. 可以发电用电并存。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接入公共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尽可能地就地消纳,本地消耗不了的电量再上传到公共电网当中。
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1. 对电网规划产生影响。分布式光伏的并网,加大了其所在区域的负荷预测难度,改变了既有的负荷增长模式。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的改造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2. 不同的并网方式影响各不相同。离网运行的分布式光伏对电网没有影响;并网但不向电网输送功率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会造成电压波动;并网并且向电网输送功率的并网方式,会造成电压波动并且影响继电保护的配置。
3. 对电能品质产生影响。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重要影响是造成馈线上的电压分布改变,其影响的大小与接入容量、接入位置密切相关。光伏发电一般通过逆变器接入电网,这类电力电子器件的频繁开通和关断,容易产生谐波污染。
4. 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中国的配电网大多为单电源放射状结构,多采用速断、限时速断保护形式,不具备方向性。在配电网中接入分布式电源后,其注入功率会使继电保护范围缩小,不能可靠地保护整体线路,甚至在其他并联分支故障时,引起安装分布式光伏的继电保护误动作。
来源:BIPV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