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名词解释
内容整理:武汉节能协会 阅览次数:725 发布时间:2022-08-29 [返回上一页]
碳达峰:指CO₂排放总量的增长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将一定时间内,全社会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CO₂的“零排放”的过程。中国承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排放强度;简称碳强度,单位GDP增长所带来的CO₂排放量。虽然中国碳强度在持续下降,但仍远高于欧美国家。
碳价格:界定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将碳排放的外部性通过价格内在化,使得原来隐性的社会成本转为显性的生产成本,进而促使生产主体降低排放动机。碳交易市场开启的核心之一,正是碳价格的界定。
碳税:对CO₂排放征税。政府通过对燃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从而把CO₂排放带来的环境成本转化为生产经营成本,以达到降低CO₂排放量的目的。
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CO₂,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标签: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以便推广低碳排放技术。
碳足迹: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